文/王学信
作者简介:王学信,北京资深媒体人士,知名文化学者,中国新闻社主任记者,华声报社编委,中国侨联《海内与海外》杂志编辑部主任
孔府过春节
衍圣公府过春节,极为隆重,持续的时间也是全年节庆中最长的,从腊月初一开始做过年准备,直至正月十五灯节过完,才算结束。孔府作为当朝一品公爵府第,世享尊荣,其过年的规模、气势、排场自然非同凡响。
除夕与元旦,即延续至今的春节,俗称“过年”。“年”本为“丰收”之意,亦指禾稼一年一熟,这显然与中华自古以农业立国有密切关系。春秋战国以前,华夏历法初创,各地不一,而秦代沿用颛顼历,以今阴历10月为岁首。汉武帝元封七年,命司马迁、落下闳改颛顼历为太初历,恢复使用夏历,而夏历即今之太阴历、阴历,亦称农历,以每年腊月最后一天为除夕,翌日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即为元旦,逐沿用至今。农历年终岁首,恰值农闲时节,为举行全年最隆重、时间延续最长的节庆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从腊月初一开始,每到晚上,孔府钟鼓齐鸣,上上下下便开始做过年的各种准备。内三厨、外二厨,馍馍房、酒房、洋烛房、内司茶、外司茶等部门的管事、仆役都紧张有序地忙活起来。由于孔府每年春节到正月十五的灯节,需要大量的烟花、爆竹,于是从腊月初一便由出花炮差的马厂村佃户集中制作。这些佃户平时租种孔府的田地,自种自吃,无须交租,也不用向官府纳粮。他们世代相传,技艺精良,制作花炮从初一直至二十三祭灶结束,所需原料硫磺、芒硝、木炭等都由孔府提前准备好。制作的花炮有“梨花”、“小梨花”、三节花、连环炮、二踢脚、成挂的火鞭及“狮子滚绣球”、“孙悟空大闹天宫”等数十种。这些花炮除孔府自用外,还用作年礼送给亲友。
腊月初八,是腊八节,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孔府精选江米、小米、大米、薏仁米、芸豆、绿豆、赤豆,以及红枣、核桃仁等放在一起,熬三大锅腊八粥,阖府人等,包括内勤的、当差的,不分尊卑都来喝腊八粥。到了腊月十五,在孔府前堂院子偏东处,要竖起一根高约三丈的红漆杆子,名曰“朝天杆”,杆子最上边有一绿花顶,悬一三角钩,钩上挂一只大红灯笼,名曰“朝天灯”。灯笼内放一支一斤重的大红蜡烛,从腊月十五一直点燃到正月十五,其间要不断更换新蜡烛。
朝天灯的点燃,预示着年的脚步更近了。这时,孔府要一连三天洒扫庭除,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净整齐。接着便支起八口大锅,蒸过年的面食,当地百姓称“蒸壮”,诸如花糕、花卷、年糕、馍馍、糖包、豆包等等,一直要蒸到腊月二十三。二十三晚上,内厨、外厨点纱灯,燃牛油蜡烛,祭拜灶王爷,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然后除夕再接灶王爷“回宫降吉祥”,这自然是远古先民火崇拜之遗风了。从腊月二十四“扫尘日”开始,刷洗阖府门户,各院的大门小门,房屋的里门外门,包括府外的车棚、马号、东场、西仓,所有的门都要刷洗干净,贴上新门联、新门神。门联通常由书房书写,门神则由门神户专门印制,这些准备工作要在二十四这天以前做好。
孔府的对联非常讲究,不仅纸墨精良,书写得工整、漂亮,而且辞句典雅,极富文化内涵,决不混同于市井流俗。譬如:“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俭勤择朋友有益于已;处事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近君子无愧于心。”“柳拂柔条欣感和风吹大地;梅开雪片喜看曙色照中华。”以及“松柏当庭秀;芝兰绕砌香。”“得趣在山林以外;观人于取舍之间。”凡此种种,或叙事,或明理,或抒怀,供人吟咏,别有一番情趣。
孔府的门神与市面上出售的门神也有很大区别,由府内备有的门神印版印制,木版套色,极为精致,开张也大。孔府的大门、二门、内宅门和外院大门贴的是武门神,有手执长柄金瓜、身穿铠甲的武将,也有传统门神中的秦叔宝、尉迟敬德。府内各房屋里门外门贴的都是文门神,如“加官进爵”、“加官进禄”、“加官进寿”、“当朝一品”、“带子上朝”,以及“福禄寿喜”、“子孙满堂”等等。按孔府的规矩,所有的门神门联,要由门神户在腊月二十九日前全部贴完。
“除夕”之夜要辞岁,礼仪自然很隆重。衍圣公和夫人要先后祭拜家庙、影堂、祠堂、慕恩堂、佛堂等,每个祭拜之处要摆放十大碗供菜、两盘馍、三杯奠酒,点燃两根红烛。衍圣公祭拜家庙时,有赞礼生两名和提香炉、提纱灯、提罩子灯的各一对执事在前引导。衍圣公行三跪九叩大礼,祭拜如仪后,方徐徐退出。夫人祭拜祠堂时,则由女仆侍候,前有引导,后有随从,亦要祭拜如仪。与此同时,孔府的司房、门房要祭拜财神爷,花园的园夫祭拜花神,仓房的仓夫祭拜仓神,内厨、外厨的厨役要恭迎灶王爷回宫……整个孔府香烟袅袅,红烛闪亮,阖府人等在庄严肃穆、虔诚谦恭的氛围中,向各路神祗表示感恩和敬畏之情。衍圣公和夫人祭拜完家庙、影堂、祠堂、慕恩堂、佛堂后,便来到前堂楼正厅。前堂楼为二层七间七檩的前出廊悬山式建筑,高深宽广,富丽堂皇。全府人员按顺序集合在前堂楼前,鱼贯而人,向公爷和夫人分别磕辞岁头,并依例领赏。
大年初一子时,孔府正式迎春拜年,礼仪隆重,热闹非凡。从子时起,执事人等便要领取“纸码”,到各处点燃信香、红烛,燃放烟花、爆竹。此刻,前堂楼门外正中架设的大型铁制炭盆中炭火熊熊,一只特大砂锅中煮的莲子、小枣和江米面做的小元宝在沸汤中翻滚,此汤名为“元宝汤”。这时,略事歇息的衍圣公和夫人便起身来到前堂楼喝元宝汤,稍后,再到前楼庭院正中的天地棚祭拜天地。
天地棚是孔府作夫们提前扎好的,大棚中间安装一座细木雕刻的神龛楼,上有木雕的屋脊、瓦垄、滴水瓦,四角各有一只作奔跑状的小哈叭狗,前面有回廊、厦檐,透雕的花棂门窗,与真楼房无异。神龛楼正中摆放一座精致的木雕红漆牌位,上面用金字写着“天地三界万灵十方真宰”。神龛楼前放一张长条桌,桌上排列着上供的菜肴,有整鸡、整鱼、红烧肉块、油炸山药块和油炸丸子,供菜顶部撒上红绿色的粉丝。此外,桌上还要摆放整盘的花糕、年糕和白面馍馍,上面都插着红色的绢花。供菜前面有锡制五供:香炉一对、烛台一对、香筒一个,五供两边各放两张方桌,每桌有五个大磁盘,盛放花糕、年糕,上有红枣和红绢花,显得分外喜庆。天地棚东侧放一个直径约三尺有余的大铁盆,里边是半人高、摆成横竖呈方格状的木柴,上面堆放着新鲜的柏树枝;天地棚西侧亦有同样的大铁盆,木柴同样摆放,中间放上爆竹。
衍圣公和夫人喝完“元宝汤”,起身到天地棚祭拜“天地三界万灵十方真宰”。此刻,香烟缭绕,烛光闪耀,柏树枝腾起火焰,鞭炮也“噼啪”炸响,公爷和夫人虔诚叩拜后,再前往家庙、影堂、祠堂、慕恩堂等处祭拜。一路上,踩着各院事先撒满的芝麻秸“咯嚓、咯嚓”作响,此举名曰“踩岁”,取“芝麻开花节节高”之意,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民间习俗。
大约清晨七时左右,府里各处祭拜完毕,衍圣公便由百户官、管勾官、诗乐官和典籍官陪同,前往孔庙祭拜。这时,孔庙大成殿内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像前供有整猪、整羊、笾、豆、黄酒、檀香等供品,由赞礼生鸣唱,衍圣公行三跪九叩礼,随行官员亦陪同跪拜。祭拜完孔庙,衍圣公返回府邸,与夫人一起用早饭,摆上鱼翅海参酒席和鲜美水饺,随侍女仆则要给公爷和夫人每人敬一杯酒,再磕一个头。
早饭用罢,公爷和夫人端坐前堂楼门口,阖府人员分别前来拜年。其顺序为三班奉卫队,孔林孔庙执事人员,车棚、马号的车夫、马夫及作夫、轿夫,大堂、二堂、三堂和内宅人员,书房、司房、跟班房等各房管事,茶房、帐房、厨房、花园、成衣房、东场、西仓等职事差役,以及女仆、丫环。拜完年,公爷、夫人赏给“红包”,各房管事是二钱银子,其余人等一律二百钱。接着,曲阜城中孔氏各府本家相继前来拜年,衍圣公在前堂楼厅内接见,只作揖不磕头。曲阜县令或县长来拜年,依例在三堂小会客室接待,县令或县长夫人来拜年,则由公爷夫人在前上房室内接见。
到正月十四,孔府管事便召集十几个老妈子,用黄豆面捏一批“灯盏”,准备点豆油灯用。豆面灯大小就像茶杯,正月的灯捏一个鼻儿,二月的灯捏两个鼻儿,以此类推,直至捏够十二个月。另外,府里还要准备次日要用的明角灯、绢纱灯、骡马灯等等。到了正月十五“上元节”,亦称“元宵节”,下午时分,孔府各房、孔林、孔庙、东场、西仓、车棚、马号等都派人来领取豆面灯,到了晚上摆上各色供品:果、菜、酒及年糕、元宵等等,点灯烧香,祭拜各路神祗,送其返回天地三界。
送罢天地神灵,衍圣公和夫人则回到大堂前观看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等民俗表演。此刻,孔府大门外那提前准备好的五百多斤重的大铁花筒,便喷射出美丽的焰火,足有数丈高,犹如火树银花一般,其他各处还有各种小烟花穿插燃放,引起人群的阵阵喝彩。夫人看得高兴,不时命管事的将赏钱、点心、茶水分发给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及燃放花炮的人,孔府过年的喜庆活动亦随之进入了高潮。直到过完元宵节,孔府的春节才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