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华人会广告图片可下载华人会APP
【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文 / 王学信
在南禅五家中,几乎与临济宗风靡北方的同时,源于青原行思,石头希迁禅系的曹洞宗崛起于江西宜丰,与之相得益彰,在大江南北共同为唐代中晚期的中华禅宗文化挥洒出浓墨重彩的绚丽画卷。其开山祖师即为洞山良价及其弟子曹山本寂。
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唐代越州会稽(浙江诸暨)人,俗姓俞,自幼家贫。良价八岁即入本乡寺院为行童,随院主学诵佛经,亦读儒学典籍。苦学数年,某日,良价从院主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院主曰:“某甲有眼耳鼻舌身等,何故经言无?”院主骇然异之,曰:“吾非汝师。”即指往婺州(浙江金华)五泄山三学禅院,拜马祖道一弟子灵默为师。良价礼灵默禅师,披剃为沙弥,虔诚奉佛,潜心梵典。其间,尝尊师嘱,至池州鲁祖山参礼马祖法嗣宝云禅师。
少林受戒 游方隐山
良价二十一岁时,辞师前往河南嵩山达摩祖师道场少林寺,受具足戒。他一路游方参访,首谒马祖高足南泉普愿。时值马祖讳辰修斋,泉问众曰:“来日设马祖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皆无对。良价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曰:“此子虽后生,甚堪雕琢。”良价曰:“和尚莫压良为贱。”良价出语不凡,显见其对自性已有深刻见地。越明年,良价与性情相契之师兄僧密辞别南泉,经宣州参访椑树慧省禅师,赴豫州参访名宿释兴平,至少林寺受具足戒,始成具戒比丘。
次年,良价与僧密离豫南下,经湖北至湖南隐山,正行脚间,见溪流菜叶,价曰:“深山无人,因何有菜随流,莫有道人居否?”乃相与拨草蹊行五、七里间,忽见一禅师,羸形异貌,放下行李问讯。禅师曰:“此山无路,阇黎从何处来?”价曰:“无路且置,和尚从何而入?”禅师曰:“我不从云水来。”价曰:“和尚住此山多少时耶?”曰:“春秋不涉。”价曰:“和尚先住,此山先住?”曰:“不知。”价曰:“为甚么不知?”曰:“我不从人天来。”价曰:“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曰:“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于今绝消息。”良价始具威仪礼拜,便问:“如何是主中宾?”禅师曰:“青山覆白云。”曰:“如何是宾中主?”禅师曰:“长年不出户。”曰:“宾主相去几何?”禅师曰:“长江水上波。”曰:“宾主相见,有何言说?”禅师曰:“清风拂白月。”良价辞别,禅师乃述偈曰:“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又曰:“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屋入深居。”因烧庵,不知所如,故人称隐山和尚。
该禅师不知何许人,然其高蹈避世,深隐禅修,必非常之人,且其禅机问答,句句皆禅,两偈尤高迈超妙,良价拜服,受益殊多。
参访沩山 再访云岩
不久,良价与僧密即行脚至宁乡大沩山,参访百丈法嗣沩山灵祐。良价问沩山曰:“顷闻南阳忠国师有无情说法话,某甲未究其微。”沩曰:“阇黎,莫记得么?”价曰:“记得。”沩曰:“汝试举一遍看。”价遂举:僧问:“如何是古佛心?”国师曰:“墙壁瓦砾是。”僧曰:“墙壁瓦砾岂不是无情?”国师曰:“是。”僧曰:“还解说法否?”国师曰:“他炽然常说,无有间歇。”僧曰:“某甲为甚么不闻?”国师曰:“汝自不闻,不可妨他闻者也。”僧曰:“未审甚么人得闻?”国师曰:“诸圣得闻。”僧曰:“和尚还闻否?”国师曰:“我不闻。”僧曰:“和尚既不闻,怎知无情解说法?”国师曰:“赖我不闻,我若闻,即齐于诸圣。汝即不闻我说法也。”僧曰:“恁么,则众生应无分耶?”国师曰:“我为众生说,不为诸圣说。”僧曰:“众生闻后如何?”国师曰:“即非众生。”僧曰:“无情说法,有何典据?”国师曰:“汝岂不见《华严经》云:‘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
良价举罢,沩山曰:“我这里亦有,只是罕遇其人。”价曰:“某甲未明,乞师指示。”沩竖起拂子曰:“会么?”价曰:“不会,请和尚说。”沩曰:“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价曰:“还有与师同时慕道者否?”沩曰:“此去醴陵攸县,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价曰:“未审此人如何?”沩曰:“他曾问老僧:‘学人欲奉师去时如何?’老僧对他道:‘直须绝渗漏始得。’他道:‘还得不违师旨也无?’老僧道:‘第一不得道老僧在这里’。”
南阳慧忠为六祖慧能高足,初投曹溪,六祖即为其摩顶授记曰:“你若出家,天下独立。”后为唐肃宗、唐代宗两朝国师,肃宗第十四子李僖亦于其门下出家修禅学法。其“无情说法”为禅门一大公案,而当时良价欲探其微,故参问沩山,但不懂沩山竖拂子意,想来因缘不在此,因而沩山荐其参访云岩昙晟禅师。
良价与僧密辞别沩山,径直前往醴陵云居寺。云岩昙晟禅师为青原行思、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之法脉传人,享誉湖湘。良价向云岩举前因缘,便问:“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岩曰:“无情得闻。”价曰:“和尚闻否?”岩曰:“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价曰:“某甲为甚么不闻?”岩竖起拂子,曰:“还闻么?”价曰:“不闻。”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说法乎?”价曰:“无情说法,该何典教?”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法’。”价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得知。”继而,良价随侍云岩,时聆教诲,情谊甚笃。
一日,良价问云岩曰:“某甲有余习未尽。”岩曰:“汝曾作甚么来?”价曰:“圣谛亦不为。”岩曰:“还欢喜也未?”价曰:“欢喜则不无,如粪扫堆头,拾得一颗明珠。”某日,价问云岩曰:“拟欲相见时如何?”岩曰:“问取通事舍人。”价曰:“现问次。”岩曰:“向汝道甚么?”良价与乃师云岩之禅机问答,看似寻常语,却机锋互现,步步深入,显见良价于禅学见地已登堂入室,既得云岩“宝镜三昧”真谛,又得授乃师心印,距大彻大悟仅一步之遥。而这一步,良价又将面临怎样的艰辛求索?
良价辞别云岩,欲参游四方。云岩曰:“甚么处去?”价曰:“虽离和尚,未卜所止。”岩曰:“莫湖南去?”价曰:“无”岩曰:“莫归乡去?”价曰:“无。”岩曰:“早晚却回?”价曰:“待和尚有住处即来。”岩曰:“自此一别,难得相见。”价曰:“难得不相见。”临行,良价又问:“百年后,忽然有人问‘还貌得师真否?’如何应对?”岩良久曰:“只这个是。”价乃沉吟。岩曰:“价阇黎,承当个事,大须审细。”良价辞师,依依惜别,虽经云岩昙晟一再点拨,然良价犹涉疑情,未能大悟,惜哉!
百岩坐夏 驻锡新丰
良价与僧密北行至浏阳陶家坊,邂逅药山惟俨法嗣道吾宗智之弟子石霜庆诸禅师。良价参问:“佛性如虚空否?”霜曰:“卧即有,坐即无。”价曰:“风声浪起时如何?”霜曰:“湖南城里太煞闹,有人不肯过江西。”价曰:“如何是佛法大意?”霜曰:“落花随水去。”价曰:“如何是尘劫来事?”霜曰:“冬则有,夏则无。”
一日,僧密与良价于山间行走,忽见白兔走过。僧密曰:“俊哉!”良价曰:“作么生?”密曰:“大似白衣拜相。”价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说话。”密曰:“你作么生?”价曰:“积代簪缨,暂时落魄。”某日,僧密把针补衲衣,良价问曰:“作甚么?”曰:“把针。”价曰:“把针事作么生?”曰:“针针相似。”价曰:“二十年同行,作这个话语,岂有与么功夫?”曰:“长老又作么生?”价曰:“如大地火发底道理。”曰:“智识所通,莫不由践径截处,乞师一言。”价曰:“师伯意何取功?”僧密因斯顿觉。僧密后与良价过独木桥,价先过,拈起桥木,曰:“过来,过来。”密唤:“价阇黎。”价乃放下桥木。良价与僧密行脚时,不断切磋佛法、禅理,其间机锋不断,亦颇具禅趣云。
继而,良价与僧密辗转至湖北鄂州,参谒石头希迁弟子百岩明哲禅师。良价与僧密到参,明哲问:“二上座甚处来?”价曰:“湖南。”哲曰:“观察使姓甚么?”曰:“不得姓。”哲曰:“名甚么?”曰:“不得名。”哲曰:“还治事也无?”曰:“自有郎幕在。”哲曰:“还出入也无?”曰:“不出入。”哲曰:“岂不出入?”价拂袖便出。明哲次早入堂,召二上座,曰:“昨日老僧对阇黎一转语不相契,一夜不安。今请阇黎别下一转语,若惬老僧意,便开粥相伴过夏。”价曰:“请和尚问。”哲曰:“岂不出入?”价曰:“太尊贵生。”明哲乃开粥同共过夏。
佛门律制,阴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夏安居”,亦称“坐夏”。期间,僧尼不外出,于寺中坐禅修学。安居开始称“结夏”,结束称“解夏”。
“解夏”后,良价拜别明哲禅师,转入江西,至建昌石门山泐潭寺(今靖安宝峰寺)谒马祖塔。在泐潭寺,见初首座有语曰:“也大奇,也大奇,佛界道界不思议。”价遂问曰:“佛界道界即不问,只如说佛界道界底,是甚么人?”初良久无对。价曰:“何不速道?”初曰:“怎即不得?”价曰:“道也未曾道,说甚么怎即不得?”初无对。价曰:“佛之与道,俱是名言。何不引教?”初曰:“教道甚么?”价曰:“得意忘言。”初曰:“犹将教意向心头作病在。”价曰:“说佛界道界底病大小。”初又无对。次日,忽迁化,时称良价为“问杀首座价”。参学泐潭期间,良价潜心研读经藏,完成《大乘经要》之编篡。
离开泐潭后,良价至袁州参谒马祖弟子南源道明禅师。良价方上法堂,道明曰:“已相见了也。”价便下去。明日,价上堂即问曰:“昨日已蒙和尚慈悲,不知甚么处,是与某甲已相见处。”道明曰:“心心无间断,流入于性海。”价曰:“几合放过。”其后,良价辞行,道明嘱其“多学佛法,广作利益”。价参问:“如何是广作利益?”答曰:“一物莫违。”
唐懿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良价来到宜丰新丰山,驻锡吉祥禅院。禅修中,良价忽有省,激情之下写就《新丰吟》:“古路坦然谁措足,无人解唱还乡曲。清风月下守株人,凉兔渐遥春草绿。天香袭兮绝芬馥,月色凝兮非照烛。行玄犹是涉崎岖,体妙因慈背延促。殊不然兮遍溪谷,不断风兮偃松竹。我今到此得从容,吾师叱我相随逐。……来驾肩兮履芳躅,至澄心兮去凝目。亭堂虽有到人稀,林泉不长寻常木。道不镌雕非曲颓,郢人进步何瞻瞩。工夫不到不方圆,言语不通非眷属。事不然兮岂冥旭,我不然兮何断续。殷勤为报道中人,若恋玄关即约束。”
良价这首七言古风,文辞瞻丽,蕴藉精深,音韵铿锵,气势磅礴。既有禅修之路的精准叙说,又有参禅境界的绝妙再现,对老宿新参皆具启迪。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在其《书洞山价禅师(新丰吟)后》评曰:“今日偶味此文,皆吾家用日常,乃知老作百被,岁久天寒,方知用处。”今人更赞其为曹洞正宗宗旨。
逢渠开悟 开山弘法
三年后,良价疑情又起,苦参之下,赴吉州薯山参访石头希迁法嗣灵山大颠之弟子薯山慧超。价请其决疑,慧超一见,即赞曰:“好个成佛之材,只光焰不足。”不久,良价由吉州返回新丰山,在宜丰境内游方。
一日,良价途经洞山,洞山又名新丰洞,洞即“峒”,指群山环绕之平地、谷地,赣西北方言称之。洞山有一曲溪穿林绕壑,从洞口流出,是谓洞水。良价提脚涉洞水之际,低头无意中见到水中自己的倒影,蓦地忆及当年辞别云岩情景,瞬时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物我皆忘,惟见自性心光,即大彻大悟。良价欣喜莫名,即口占一偈,其偈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始契如如。”
此即良价著名之得法偈,又名《逢渠偈》。“渠”即人称代词“他”,指的是自身之“假我”,而“我”则为自性本体,即“真我”。往昔局限于“假我”,故难觅“真我”,而今日虽然“假我”与“真我”仍为一体,但“真我”已摆脱“假我”之缚,故此得契自性真如。良价睹影大悟,彻底认知乃师云岩“只这个是”之妙旨,明心见性,契入最高禅境。
唐僖宗咸通二年(公元861),良价从新丰山来到洞山,向本地富绅雷衡居士募得环山腴田三千亩,创建广福禅寺,开堂说法,课徒诲众,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权开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宏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宏通,截万端之穿凿。又得曹山,深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玄风,播于天下,诸方宗匠,咸共推尊之,曰:“曹洞宗”。
曹洞宗祖庭
编辑:胡海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网站
欢迎关注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微信公众号
欢迎惠顾广告!
联系电话:胡宪 514-246-3958,胡海 010-1590106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