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教育报》【2018-27期】
钱伟长先生
钱伟长有句话特别“气”人。
话是这么说的:“我这个人是搞什么学什么,我有这个能力。”
这话如果只有前半句,那老爷子也就是个提笼遛鸟一碟花生米能在茶馆侃半晌的一般老头,关键是后半句,“我有这个能力”。
这一下就把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拉开了——这得多强大的气场,才能如此云淡风轻地说出秒杀众生的话。
老爷子确实够资格。
他进清华时,身高1.49米,不仅是清华有史以来第一个入学身高不达标的学生(当时清华的达标线是男生最低1.5米),而且入学体测成绩奇差。
于是狂练。两年后,他以13秒4的成绩获得100米栏项目季军,甚至还因为足球踢得好,代表中国远征菲律宾参加远东运动会。
后来留洋时,钱伟长身高已达1.66米,全面掌握了跑、跳技能,真正当得起男儿“伟长”!
还有他尽显学霸本色的入学换专业。
当时,他是按“文史特长生”的路子进的清华。入学考试,他物理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0分。
按说应该被拒之门外的。但是他太有才。入学考试,面对陈寅恪操刀出题的《梦游清华园记》,别人写得吭吭哧哧满头大汗,他用45分钟整了一篇450字的赋。
语文,满分。
然后是历史,题出得偏门,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按现在的说法,这题简直是割韭菜,一票学生折戟。
但钱伟长一字不差,全部答出——钱门书香传家,伟长四叔,乃国学大师钱穆也!
历史,满分。
难怪人还没见着,陈寅恪就到处打听:“那个考满分的学生怎么还没来?”
可惜陈寅恪心心念念,却正逢“九一八”事变爆发,钱伟长激愤之下,决定弃文从理,一定要以入学考试才5分的成绩,去清华物理系就读。
说来清华也是爱才。顾颉刚亲自出马做物理系主任吴有训的工作,吴有训最后勉强同意,允许钱伟长试读,要求是第一年期末考试成绩必须达到70分。
结果人们都知道了。钱伟长自此踏上了成为著名物理学家之路。
这样横跨文体的逆袭功力,谁能不服?
学生时代如此,等参加工作了,更是年岁愈长,修行愈深。
他的教育传奇,始于1982年,那时,他已经71岁了。
此前那么多年干吗去了?答曰:当“右派”去了。
1946年,钱伟长回到国内,到清华大学任教。后来,他短暂地担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然后成为“右派”,帽子一戴就是27年。
直到1983年,他才再次出山,履任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工大后来又和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原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新的上海大学),开始了他人生新的起点。
那时候的上海大学,本地人是瞧不上的,人送雅号:“四等大学。”
但钱伟长虽年过七旬,逆袭专业户的功力犹在。这一次,为自己,为学校,他在上海大学校长任上书写了最辉煌的逆袭传奇。
他力主“拆掉四堵墙”:学校和社会之墙;校内各系科、各专业、各部门之墙;教育与科研之墙;“教”与“学”之墙。
这是钱伟长教育思想的核心。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是为了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拆除教育与科研之间的墙,是让老师必须科研教学双肩挑;拆除各学院与各专业之间的墙,是避免隔行如隔山;拆除教与学之间的墙,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钱伟长后来在上海大学的所有教学理念,都是从“拆除四堵墙”的核心理念延伸出来的。
到了1996年,“四等大学”上海大学,已成为全国百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到了2007年,全国30多所高校的本科教学评优中,上海大学名列第一。
钱伟长完成了自己人生暮年最漂亮的一仗。
话说到这,会有人问,为什么总是他啊?总是他逆袭啊?
老先生早就说过:“我是苦干加巧干。”
练长跑,他结合自己身材,别人跨大步,他跨小步;学物理,他夜以继日,又学理论又做实验;办教育,他一针见血,直刺当时教育沉疴……
规律性的东西,他一摸准,就一定不惜力。
老先生的智慧,就在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