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9日电 题:专访在华美籍教授马克力文:中国是一本厚厚的“乐谱”
中新社记者 陈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多年来,在中国工作生活的不少外国友人也见证了中国的变迁。近日,中新社记者专访了中央民族大学美籍教授马克力文,他是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获得者,同时也是一位乡村音乐人和作家。这位在华生活了近16年的外国人,向人们描绘了他眼中的“乐谱中国”。
“来中国以后,我对中国的印象发生改变”
2005年,马克力文来到中国,当他抵达第一站江苏省淮安市,“超多的自行车”成了中国给马克力文的第一印象。“当时我坐在汽车里,正好赶上人们下班回家,汽车几乎被自行车团团围住。”
在淮安的一年给马克力文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热情友好的居民、蓬勃发展的城市,使他决定留在中国。
“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并不准确,因此很多外国人来中国之前都会有些误解。”马克力文表示:我的亲眼所见改变了我对中国以前的印象。
“从未见过不同民族学生发生冲突”
2007年时,马克力文来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他表示,多年来从未见过不同民族的学生发生冲突,各民族同学一起学习、生活、玩耍,融洽地居住在同一个宿舍里,整个校园的气氛都非常友好。
“我做过社会学和种族多样性的研究,在中国以外的很多国家,多民族、多种族之间大多都是相互冲突,因此,外国很难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马克力文认为,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统一与多样性成功结合的典型缩影。
“中国‘现代四大发明’令人惊叹”
在中国生活期间,马克力文游历了中国29个省区,去过中国的大城市,也去过中国的小城镇和乡村。谈到中国的变化,马克力文表示,中国日新月异,尤其是“现代四大发明”令人惊叹,“我现在外出吃饭购物已经不用现金,都用手机支付,出差旅行也更喜欢高铁出行”。
2016年,马克力文获得了中国的“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他近期加入了一个“绿卡”持有者的微信群,发现几乎每天都有新进群的人,“这说明中国越来越有吸引力,越来越多人希望来到中国。”
“集体精神使中国成功控制疫情”
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马克力文为中国抗击疫情的做法“点赞”。
马克力文表示,在应对疫情方面,中国有统一的领导和决策,为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此外,中国民众不仅关注自身利益,也关注集体利益,集体精神使中国成功控制疫情。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社会,马克力文认为,中国共产党试图促进中国方方面面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约7亿人摆脱了贫困。“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不会取得如今的成就。”
马克力文认为,评判一个党派不是看这个党派做了什么,而是看其领导和激励民众做事的能力,因为事情最终要依靠民众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明确方向方面做得很好,使人们认识到怎样做才最好,中国共产党也有较强的凝聚力,这对国家发展来说很重要。”
“此外,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也非常明智,不与他国轻易发生冲突,始终聚焦本国社会经济发展。”
“打破固有印象,让中国‘自己说话’”
随着中国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益复杂。
作为一名在华美籍专家,马克力文认为,中国只是在发展本国经济、改善居民生活,并非要跟谁比较。“国家之间应加强交流,外国人士,包括留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文化交流使者。”
马克力文经常会给刚来中国生活的外国人这样的建议:“忘记对中国的固有看法,让中国‘自己说话’,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中国是一本厚厚的乐谱”
马克力文今年72岁了,但他始终保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兴趣。在他公寓的一角,摆放着一把吉他和一本厚厚的乐谱,乐谱里有他创作的70多首关于中国的歌曲,记录着中国的各地风貌、美食美景,以及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我从9岁开始弹吉他,但一直弹奏别人的乐曲,来中国后才开始自己创作歌曲,中国使我充满灵感。”采访期间,当问及在中国的生活,马克力文立即弹唱起来,似乎每一个中国话题都有他的歌曲来对应,“中国是一本厚厚的乐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