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是“华侨之乡”,现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5万余人,分布在67个国家和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是侨乡开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开平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赋予江门的新定位和新使命,是开平市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根据江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开平市积极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牢牢把握国家推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世界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
▲潭江风光 (陈立武 摄)
一、持续推进赤坎古镇项目建设,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核心载体。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是开平市打造旅游强市的重大项目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重要载体之一,被纳入省、江门市、开平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投资60亿元,以“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重现古镇历史辉煌”为总体思路,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相结合,将赤坎古镇打造成为中国古镇文化旅游新地标,成为华侨文化展示的窗口和平台,以及文物活化保护的示范区。项目建成后,预期稳定期年接待能力超700万人;提供直接就业岗位超3000个,间接就业创业3万个。
二、积极策划世界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争取在赤坎建立世界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永久会址。计划“十四五”期间将开平市打造成为“世界华侨华人共同家园”,重点策划世界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争取在赤坎建立世界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永久会址。
三、建立名人纪念馆和现代化华侨文化展示馆,打造成为侨领文化与华侨文化参观交流与合作基地,促进开平市文旅产业发展。经多方论证,计划在赤坎镇新区兴建司徒美堂纪念馆,作为凝聚海外侨心、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载体之一。
▲赤坎古镇 (彭少良 摄)
四、完善涉侨优质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加大侨港澳地区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开平市委统战部(市侨务局)、开平市科工商务局、开平市工商联、开平市侨联等部门之间的联动,引导侨港澳同胞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机遇,开展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发挥侨港澳企业和行业商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的华人华侨企业落户。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争创全省文旅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加强政府、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基地设立,与广东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产学研基地,引入经济管理、文化创意、茶产业研究等人才智库和合作项目。
▲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由立园、自力村、马降龙三大景区有机组成。 图为自力村。(开平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两山”理论深植湾区侨乡
近年来,开平市作为广东省唯一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优势和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优势,深入探索具有开平特色的“两山”转化模式,实现从“拥有绿水青山”资源禀赋到“保护绿水青山、挖潜金山银山”的成功转型,探索出侨乡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开平路径。2020年11月30日,开平市成功获得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授牌。
科学处理水源地保护与绿色产业关系。开平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保障饮用水源地饮用水安全为前提,走出了“茶香果甜景色美·山清水秀大沙美”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以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为核心,深入探索“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价值,推动碉楼活化与乡村振兴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开平统筹推进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第9个、广东省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也落户开平。依托“世遗”资源,高标准谋划侨乡历史文化游径,在塘口镇规划建设“世遗廊道”和“碧道游线”,引入侨乡田园·生态田园综合体、江门市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创小镇、创业孵化基地、青少年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020年,塘口镇强亚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强亚村祖宅AAA级旅游厕所创新活力的设计荣获2020年度世界景观建筑奖最佳小建筑。(开平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污染防治攻坚与绿水青山保护齐头并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守护“蓝天绿水青山”。环境空气质量稳定提升,2020年,开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3.2%,为人民群众展现了“开平蓝”。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构建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水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一张图+巡查APP+无人机+问题整改督办”为手段的河湖监管体系,开平水质持续改善。市区住家船专项整治经验为省河长制五个先进“典型案例”之一。
“两山”基地既是荣誉,更是起点。开平将不断深化“两山”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以更大的决心保护生态环境,以更优质的生态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以更高质量发展提升民生福祉,绘就宜居宜业宜游的“两山”画卷。
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开平市紧紧抓住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大湾区建设等战略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业的重要论述精神,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国际化大视野、大格局、大产业,开拓创新,优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重大旅游项目、打造侨乡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策划旅游宣传营销、出台旅游保障政策,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旅游城市。
▲开平市正在建设历史文化游径塘口“世遗廊道”,打造开放式碉楼侨乡文化旅游廊道。(开平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一年来,开平市碉楼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平市入选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四好农村路”示范路获评全国“2020民生示范工程”,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被纳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二批)》,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确定为广东省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市,并被评为“中国房车美食自驾游城市”、2020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等。
抓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提升全域旅游治理水平。发挥开平市全域旅游发展领导机制,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旅游、财政、招商、交通的常委或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文广旅体局和各部门、镇街主要领导为成员,齐抓共建。
抓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激活旅游产业发展新动力。加快赤坎古镇项目建设,率先在赤坎镇实施承诺制试点改革,探索“先承诺后审批、边建边批”管理新模式,将原来需要6个月的项目报建报批程序缩短至22个工作日,实现了项目审批全面提速增效,创造了“赤坎速度”,赤坎古镇项目投资承诺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创新推进古镇房屋征收,实现零上访、零投诉、零抢建的“三零记录”。
抓旅游品牌建设,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广东省第十五个、江门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指导大沙里·欢茶谷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完善软硬件配套,带动企业开拓农旅融合新业态。
▲广东十大茶乡——大沙镇,茶旅产业方兴未艾。(开平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抓乡村旅游发展,助推全域旅游全面开花。整合北部乡村旅游资源,以点串线、以线促面,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片。“开平碉楼侨乡文化之旅”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山水茶乡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入选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大沙镇森林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塘口森林小镇旅游特色线路等两处入选“广东省森林旅游特色线路100条”,“开平碉楼与村落——风采堂——司徒美堂故居——赤坎古镇”列入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侨乡世界遗产历史文化游径)。通过打造5条省级精品路线和3条“粤世遗·夜精彩”夜游开平精品线路,有效整合和串联节点,带动乡村旅游连片开发。
抓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针对开平市世界文化遗产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农业种植养殖区、城乡结合部以及特色小镇等不同功能属性,因地制宜,扎实推动多旅融合。
抓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全域旅游品质。2020年,开平市共完成10座旅游厕所建设,其中,AAA级2座、AA级5座、A级3座。塘口祖宅旅游厕所荣获2020年度世界景观建筑奖(WLA)最佳小建筑(Built Small组别)。
抓旅游策划宣传,擦亮“世界名片”。继续擦亮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名厨之乡名片,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组织文旅企业加大力度对外宣传推广,通过与澳门联动,常态化举办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参加“庆祝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15周年嘉年华”活动、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2020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旅游博览会等,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合作交流。
保政策落实,推动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举办了开平市文物保护与利用业务培训、开平碉楼灰塑工匠培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系列培训等,塘口镇李继津、谢沃根获2020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称号;与广东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产学研基地,引入经济管理、文化创意、茶产业研究等人才智库和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