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丹棱10月11日电 (刘刚 梁乾坤)“世间非常之事,看起来偶然,实则必然,皆须当其时、有其人、得其所,天地人和,方能发生。大雅堂即是如此。”11日,知名散文家伍松乔新著《千古一梦大雅堂》首发式在四川丹棱县举行。当天,四川众多作家、史学家、文化人和读者齐聚丹棱,同登大雅之堂,进行了一场寻觅千古一梦的“大雅之约”。
据介绍,《千古一梦大雅堂》作者伍松乔系知名散文家、媒体文化人、巴蜀文化学者,中国新闻奖、冰心散文奖、四川省文学奖获得者。他长期关注大雅堂史事,多年搜寻文献、考察田野、探访民间,历经两年爬梳、钩沉、拼图,采用非虚构、研究型、考察型方式,以确切的解读、翔实的描述,第一次全方位呈现出古今千年风云壮阔、气象万千的大雅堂长卷,第一次多侧面破解了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大雅堂之谜。
大雅,原系华夏文学之源《诗经》的组成部分与宗旨,出现于西周时期。《诗大序》“雅者,正也。”随着先贤对大雅的推崇宏扬,关注苍生、心系天下的大雅精神,象征着华夏正声,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浩然正气。大雅文化发展到唐朝迎来高峰,诗圣杜甫成为其最杰出的代表。北宋党争不断、社会动荡,文坛一度盛行晚唐体、西昆体,思想贫乏,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情实感。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奋力重振日渐式微的大雅之风,他被贬谪到四川后,便着意寻找“奇士”,要把杜甫的两川夔峡诗刻石永垂,传之后人。仰慕杜诗的“英伟人”、丹棱名士杨素得悉这一消息后,赶赴戎州(今宜宾)拜会黄庭坚,表达了自己担当此事的真切愿望,两人一拍即合。
元符年间,历经三载,杨素出资在丹棱城南建诗书堂“高屋广楹”,珍藏黄庭坚手书杜甫两川夔峡诗诗碑300余方。黄庭坚欣然题名“大雅堂”,并作《刻杜子美巴蜀诗序》和《大雅堂记》以记其盛。“诗书义合璧”的大雅堂横空出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座标杆,“登大雅之堂”一语不胫而走,遐迩闻名。九百多年来,北宋大雅堂碑碣无存,湮没于历史烟云。九百多年来,大雅堂屡毁屡建,留下永恒的念想与众多传奇。
记者了解,2011年,丹棱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承接传统、顺应民意、广集全国智慧,纪念性重建“大雅堂”。2014年1月25日,历时三载建成的21世纪大雅堂雄踞丹棱县城南笔架山,这座承载着中华文脉“黄钟大吕”之声的精神家园,重新屹立在神州大地,圆了国人的千古一梦。当下,丹棱人民以弘扬大雅文化为核心,一幅“政和、业兴、文昌、景美、民乐”的五大愿景画卷在丹棱大地上正徐徐展开。
“因为一个关键词大雅,因为一个地方丹棱,因为三个人物杜甫、黄庭坚、杨素穿越时空的缘份交集,天地人合,造就了千秋永恒的大雅堂史诗。”伍松乔表示,《千古一梦大雅堂》对大雅文化的起源、发展、坎坷、复兴进行了详尽阐述,钩沉宋代成都府、眉州、丹棱县的社会情状尤其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仁义风尚,深入再现三位唐宋主角杜甫、黄庭坚、杨素其人其事。
“功夫扎实、内容厚重、史料详实,文笔引人入胜。在发掘零星、散乱史料的基础上,集大成、新拓展,有创意、有见解、有理论,具体、生动的描述与精彩评说迭出。”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知名作家徐康评论此书,内容庞大、涵盖古今的大雅堂前世今生,在书中条分缕析、浑然一体,蔚为壮观,显示了作家出色的驾驭能力与语言功夫。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史专家粟品孝表示,伍松乔在文学和新闻方面交融互动、成就卓著。《千古一梦大雅堂》则更为精进,将这位媒体人、文化人、作家身上深沉的史家情怀和文化担当精神展露无遗。此书逻辑严密紧凑、论证坚实有力,作者以扎实的文史功底、非虚构的纪实手法和研究考察型方式,为读者提供了立得住、传得下去的大雅堂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堪称大观。全书求真、务实的爬梳、考证功力特别丰实,足为典范。该书必将对丹棱、川南、四川文化的发展,直至中国大雅文化传统的传承、创新,起到重要的现实推动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