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懿专栏】那些年的投资骗局(一)
2017-10-24 20:07:07 阅读量:12295
【黄海懿专栏】原创
作者简介:黄海懿,全球百万圆桌会员MDRT(全球保险业最高荣誉),国际龙奖获得者IDA(全球华人保险业最高荣誉)。经济学硕士,McGill 国际商业研究生,设立加拿大海懿财富管理公司。十余年国内成功投行经验,投行部总经理,收购多家上市公司,负责的债务重组项目获直辖市十大重点项目奖(2004),获全国股权分置改革征文二等奖(2006),多篇论文被列入上交所论文集;新浪、证券之星、和讯、加拿大《七天》杂志的财经专栏作家。获Sun Life Financial永明金融的多年奖励:2012年新星奖、Montreal最大进步奖、钻石奖、精英奖。
黄海懿
这两年先后有六七位朋友跟我说了她们所经历的投资骗局。事发意外,她们受到的打击都很大,憔悴只是一方面,还有更多是关于整个人的状态和心理健康的。所以我想不如还是跟朋友们说说我所见过的那些骗局,希望朋友们听得多了就能提高这方面的意识,祝愿朋友们都能有心规避开身边的做局。
我入证券行业是在1995年,那个时代大陆基本上以台湾为榜样,比如邱一平的股市指标系列,还有其他人写的蜡烛台、数列、螺旋历法之类的书籍,最实用的是一些坐庄的手法,大陆都在借鉴。读研期间,我曾在一些券商之外的投资机构和研究所兼职,那时感觉这个行业骗子真是太多了。
比如有家在友谊宾馆的很小的投资机构,要用现在的话来说算是私募吧,其实就是私募基金之后给人操盘,同时发一些每日对证券市场的研判、推荐股之类的以吸引新的客户。这个公司就是两位老板在外面跑,两位研究员守着电脑看盘,我做研究员助理帮他们查资料,还有两个秘书这样一个袖珍的规模。当时在友谊宾馆里这样的机构几十家,有时候会互相拜访一下聊聊天。
两位研究员整天在打电话,问他们的朋友有什么消息没有,有谁在做什么股票,知道了就跟我们说。我当时都听木了,每人一天四五只的荐股,股市里不过一百多股票,荐个20多天不就都推荐了吗,怎么做得过来呢。
有一天老板来说要做一只小型股票的庄,告诉了我们从哪个区域收集成本、打到哪儿,在哪儿出货,说我们一些内部的人可以先在底仓进去。整个公司除了我,所有人都进去了,他们还发动了亲戚朋友们来进货。一个月后这只股票急跌9%,众人系数被套,后来才知道告诉他们的所谓进货区域其实就是出货区域。
其中一个研究员首先知晓了这个骗局,开始跟我们大骂老板,隔了一个月告诉我们说他气得竟然得了肝癌,医生刚跟他说完。这么年轻的年纪,大家相处的不错,所以几个人都集了些钱给他治病,我记得也将半年的积蓄给他了,其中一位秘书其实每月才几百块的工资,只是家境好,竟然借给他9000,他跟着去家里拿的。在1997年9000算是一笔很大的款项了。然后这位研究员就彻底消失了。过了一年,我见到他平日要好的朋友,见了我欲言又止,他说他借钱给他了,问我是不是也借给他了,我说是,就问他那位研究员还好吗,他说他在老家好得很,我就没再问了……
进券商前的这些经历让我觉得骗术防不胜防,所以谁荐股什么的我不太敢听,后来毕业后进了券商还一直是这样的习惯,当然也会错失一些机会。只是股票操作你很难知道这究竟是机会还是风险呢。
比如进了券商集团后老总是位我至今很佩服的大哥,他的操盘在证券市场中非常有名望,算是白马股的操作手法,就是飙升,之后拉平台将近两年,然后再飙升。他的两位主要副手也很有风格,一位长得高塔似的据说手法很凌厉,半年后他就全家移民加拿大了;另一位竟然是位怀孕的女士,记得她刚歇完产假回来第一天就将股票打起了6.3%,我们一众投行的研发的当天下午都在炒豆声音噼里啪啦的卫星通讯系统里看他们的盘面,那位女士真是很疯狂啊。
就是公司做的这个股票,我刚进公司在研发部,整个部门除我以外他们全都进了,结果进了一周就跌了8%,大家的脸都绿了,上班时间都没人说话了,偶尔听到叹气声。之后横着八个月都没动,煎熬……除了两位,其他人熬到四五个月时赔了大概15%左右吧就都出来了,过了一年半,这只股票翻倍了,再过了两年,再次翻倍。那两位基本也在赚30%的时候就跑了。
当时我有位很好的朋友在南方证券总部,当时南方证券新来了位老总,与当时的市道相逆,竟然在熊市不选小盘股而做超大盘的邯郸钢铁,业内都为之汗颜,他出师不利就被套住了。我俩见面私下聊时就说真是哪家券商的员工都不敢做自己家的股票,总觉得别人家的似乎安全一些,真是怪呢~~
我觉得做股票听消息实在是风险大得很,如果真有心终身从事这一行还是开始时好好学习养成自己的风格,自己选股,在市场中锻炼自己,做好投资笔记,不断反馈总结。这样看起来似乎慢一些,但是能学到真东西,功夫到了自然成。若是没想终身从事这一行,建议绝大多数资金都做成保守型,比如在加拿大保险品质高,做成很好的分红险、重病险、终身险,然后选一些有保证价格的品种,保证至少是不赔的,只拿出10~20%来冒一下风险就好。巴菲特的投资第一定律就是“不赔钱”,这真是很重要呢。
在研发部时后来都是头儿带着我做操盘方案,就是等众同事都走后,带着我们三个人去吃晚饭,天擦黑时回来加班,一直做到凌晨四点,将操盘方案做好,然后头儿就直接带着方案去赶凌晨的飞机,我们就回家睡觉。
其实券商在做操盘前的预备和出货方案时,都会将媒体这块重点考虑的。比如请哪几位荐股人士在电视、广播中推荐呢,由谁在三大证券报上写吹捧的文章呢,上市公司配合发什么公告呢。所以股评人士的话听听就可以了,不用全信的。我个人基本是不相信的,因为很多知名股评人士都做过同事、或是不错的朋友,背后的故事知道很多,我也做过短短几个月的股评人士,后来实在不喜欢这种明明没有特别值得推荐的品种还要找出几个新品种来搏收听收视率的工作就不做了。有些股评人士是证券公司专门树立形象的,有单独一套薪资的,就为未来的出货时机用。
然后在2002年前的几年里,有些券商还会采用群众路线,派几个人跑到证券公司,神神秘秘的样子,在散户大厅里有意无意让别人知晓庄家要在哪儿建仓,众散户以为这次可以做成老鼠仓了,没想到成为接盘侠。
1998年我有位师兄特别能言善辩,毕业后去了总工会当领导,我们毕业前必须有半年以上的讲课经验,他就带着我去总工会讲课。那里的“学生”基本都是各地的领导,比如有次让我讲工商注册的那门课,第一排坐着的就是工商局的局长,我就发怵这课怎么讲啊。好在他们都很担戴对我很好。
讲投资学的时候基本他们就都不懂了,这算我的老本行了,我就用一半的时间讲实际案例。那段时间非常有意思,北京来了位台湾期货界的“Michael迈克尔”,到北京来发展期指交易。我的好友是家有名券商的操盘负责人,当时她决定进去看看。每天下班后我就去她家听当天的新进展。
Michael先开始是给大家上课,是啊成为老师了中国有师道尊严的传统,心理上就会不自觉地佩服他。好友觉得他在讲期货操盘手法时还是满有干货的。两周后就开始模拟操作了,每人一个模拟账户,据说模拟三周后掌握得好的才让实盘,还是用老师带徒弟的方法。
三周后转为实盘,然后我那位好友厉害得很,她每天比照绿豆的实时图形竟然发现Michael的盘面其实有两分钟的延迟,想想看那还是没有手机的年代,只有汉显的BB机呢。所以好友就在开盘的几分钟和收盘的几分钟继续观察了一周,确定Michael其实是在做对赌,也就是他接收了卫星行情,但是自己建了一套系统来供他的这些学生们对赌,反正至少八成的人都会是输嘛,他也凭自己的操盘水平做一些小的对赌单。
由于Michael推出了好几套的优惠政策,包括领人来介绍人就能得10%的推荐费,好友在那儿眼看着学生从十几人成为了上百人、几百人、上千人,整个建筑都已经挤得不行了……于是我俩整天都在商量什么时候撤合适。我担心她有风险,说现在就撤吧,既然已经知道是骗局了就别再玩了,好友说我先撤一半,剩下一半在里面,我想看看他还有什么招数。
过了两周,Michael开始推出什么以油抵资的概念,就是可以选择不退钱而往家里拎回色拉油。好友说这很可能意味着他要限制现金流出了。她再观察了一下Michael的财务部,每天都开始有一两个小时的不工作,好友感到Michael有向外转款的动作了,于是全部都撤出来了。
又过了一个半月吧,我给劳模们讲台湾Michael的案例,没想到众人眼睛都亮了,说七八个人都去过Michael那儿。我当时挺诧异的,连证券圈外这些工会的局长劳模们都知道做期货的Michael了,真是蔓延的范围广呢,就跟他们说了里面其实可能有状况。又过了一个月,一上课他们就跟我说Michael果然出事了,就是前天,好多好多学生第二天一早去做交易,发现整幢建筑关门了。找警察打开门后看到里面空空如也,Michael还有他的会计都不见了。我上课的那个劳模班里有一位走了一半,另一半折在里面了,另外一个年轻人的班里,有位同学的爸爸被骗了,她说她以前压根就不知道他爸也在里面呢。电视新闻随后报道了,Michael从北京卷走了十几个亿。
此后的N多年中,我只再碰到过一位券商的同行是在Michael卷款前跑出来的,其他听到的都在里面。前几年,看新闻时竟然看到Michael在中国西南部被找到了,涉及北京十几亿重大诈骗案,讲了很多细节,心里不禁感触啊……十几年了,竟然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