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今年以来,在“金融去杠杆”的基调下,货币政策和监管轮番发力,对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强监管的目的,主要在于防范金融风险,并推动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今年三季度的金融数据。同一天,银监会也发布了一系列银行运行数据。从这些金融数据来看,到三季度末,货币空转已得到有效遏制,银行业回归本源的趋势明显,资金脱虚向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有所增强,银行经营业绩也有一定的改善。具体表现在:
货币增速持续放缓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5.57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的下跌趋势。但整体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其中,同业业务的货币派生显著下降,表明金融空转得到了一定的抑制。
融资结构有所优化
前三季度新增社会融资总量15.67万亿,比去年同期多增加2.21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占据绝对比重,其他融资增加部分主要来自信托贷款和未贴现承兑汇票,其中,信托贷款比去年同期多增1.3万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今年前3季度增加4659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减少2万亿元;与此相反,委托贷款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27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少2.44万亿元。
银行资产结构优化
银行业主动压缩表外规模,部分表外资金主动回表,贷款占资产比重上升。9月末,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2%,高于同期资产增速2.6个百分点。前9个月新增贷款11.5万亿元,占新增资产的比例较去年同期提高35.5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增速连续9个月保持正增长,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2.6个百分点。金融薄弱领域服务得到增强,小微企业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和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7%、43.8%和15.8%。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
同业、理财业务持续收缩
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同比继续负增。截止9月末,同业资产、同业负债分别较年初减少2.6万亿元和2万亿元。9月末,理财产品余额同比增速降至4%,较去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已连续八个月下降,其中同业理财今年以来累计减少2.6万亿元。
投向实体经济的资金链条缩短
此前存在特定目的载体(SPV)投资领域资金空转现象突出、嵌套层级较多、加杠杆明显。在监管强化的背景下,今年以来SPV投资和委托贷款增速明显放缓,意味着投向实体经济的资金链条缩短,多层嵌套加杠杆加链条的现象得到明显遏制。8月末,SPV投资同比少增4万多亿元,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7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今年4月以来一直保持减少态势,同比少增6100多亿元。
综合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三季度以来,金融去杠杆政策已经取得明显进展。金融空转得到了很好的遏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去杠杆政策对银行所产生的短期冲击,已逐步被消化。二季度之后,银行业净息差稳中有升,盈利能力有所回升。从中长期看,金融回归本源可以为实体经济稳中向好创造更为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也为金融业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曾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银行研究基地主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