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着眼实体经济
国庆假期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8年开始,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凡在普惠金融领域达到相关指标的银行,均可享受定向降准政策。而这也意味着定向降准范围进一步扩大优化,不仅涵盖了原先的“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还将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贷款等领域囊括其中。
而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将以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可得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持。
定向降准或将释放千亿资金
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再度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按照《通知》规定,对于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1.5%的商业银行,可降准0.5个百分点;占比达到10%的银行,可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
对此,央行方面表示,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人民银行决定统一对上述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
“这一档标准相对较高,只有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较为突出的商业银行才能达到,但这有利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也属定向降准政策题中应有之义。”央行有关负责人公开说道。
此外,针对此次定向降准,有机构预计将释放流动性近万亿元。但据海通证券研究所统计的26家上市银行结果显示,其中15家可享受第一档降准,6家可享受第二档降准,此外还有3家县域农商行享受的是单独的降准优惠,这意味着大多数银行已经享受了第一档降准优惠。按此计算,第一档达标的上市商业银行将在明年初大约释放1700亿资金,但第二档达标并不容易,额外降准或仅能再多释放1400亿资金。
这次定向降准与以往的另一大不同是政策生效时间。过去定向降准政策出台后,短时间内就正式实施。此次央行却预留了至少三个月的“缓冲期”。按以往惯例,考核结果在每年2月才出来,因此可能真正降准落地要等到2018年2月。
领域延伸多行业精准收益
事实上,此次定向降准也是对信贷资源的优化再配置。据了解,自2014年起,央行即开始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实施定向降准政策。
而此次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将是根据原有定向降准政策的拓展和优化,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据了解,原有定向降准的领域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但此次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不仅覆盖了上述贷款,还将政策延伸到脱贫攻坚和“双创”等其他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政策外延更加完整和丰富。另一方面,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还对原有政策标准进行了优化,聚焦真小微、真普惠,指向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
对此,有内业人士表示,新的定向降准政策的结构性支持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预计未来在保持总体稳健中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更为注重差别化、定向、结构性。
分档实施适应实际投放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向降准依旧保留了原有两档考核标准的政策框架。第一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存款准备金率可在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这一标准基本适应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的实际投放情况,有助于鼓励其将信贷资源持续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
第二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优惠幅度更大。按现有数据测算,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由于2018年初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首次考核时将使用2017年年度数据,一些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在今年后3个月中更多地将新增或盘活的信贷资源配置到普惠金融领域从而满足考核标准,一些商业银行还可能从第一档进阶到第二档,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将得以体现。
此外,央行方面也公开表示,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政策,建立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优化信贷结构,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也是符合总量调控要求的,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
而在下一步,央行也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徐楠(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