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令行禁止的政治文化
吴海英,中央纪委驻环境保护部纪检组组长、环境保护部党组成员,历任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副书记、中央纪委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曾参加中央巡视工作,担任巡视组副组长。
2012年7月,我结束了地方挂职工作,回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担任纪工委副书记。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机关党建工作的干部,2年的挂职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中央国家机关部门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者、重要决策的参与者、重大部署的推动者、贯彻执行的督促者,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这决定了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必须是一支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队伍。
2012年12月4日,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20天,中央政治局颁布了八项规定,为抓作风建设找到一个切入点,为全面从严治党破题。这5年,我见证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的历程。
2013年,中央纪委驻某部纪检组查处了一起案件。一名司长在当年休假期间,接受地方对口部门邀请,携亲友赴该地旅游并收受礼品,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起案件的查处,让不少党员干部意识到,组织是动真格的,一些多年来司空见惯的事情行不通了。几年来,中央国家机关查处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这些案件的查处,看似案值不大,但拉起了公与私的界线,树起了严禁以权谋私的防线。与此同时,纪检机关坚持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先于其他问题查处、通报,通过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以案释纪、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实实在在看到红线、受到监督、感到震慑。广大党员干部日益清晰地认识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政治纪律。有禁必止的规矩意识,逐渐在一些党员干部心中重新树立。
按照党中央、中央纪委的部署,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抓细抓小抓具体,盯住一个个节点,抓住一件件小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意识逐步增强,一些习以为常的陋习不断得到纠正。但我们也注意到,“四风”问题禁而不绝。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2015年中央巡视组巡视某部委时,发现下属的三个中心违规在下属酒店开支土特产、烟酒等费用,三个中心的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因为履行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力,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一系列案件的查处,对基层党组织、纪检机关触动很大,“老好人”当不得了,“特殊性”不能讲了。大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党组织如果在维护党的纪律方面失职,有责必追,这是铁律。
回想在中央纪委机关党委工作的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基层党组织对于建设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干部队伍责任重大。很多纪检干部在日常交流、思想汇报、支部座谈中都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认真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坚持逢节必提醒,同时推行离京备案报告制度、自查制度,严格管理,严肃监督,一点一滴、一刻不放松地抓。无论是办案出差,还是回乡探亲,大家都感到言有规、行有矩,严格自律、争做标杆的意识逐步形成。
2017年6月,我调任中央纪委驻环保部纪检组。党的十八大以来,环保部党组高度重视作风建设,驻环保部纪检组陆续查处了20多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既查处违纪党员,又问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的基层党组织,环保系统的“四风”问题有很大好转。大家感觉风气正了,上下级关系规规矩矩了,同志之间关系清清爽爽了,与监督对象之间也逐步建立了“亲”“清”的关系。而最大的变化是,大家脑子里的弦绷起来了,规矩意识增强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破窗现象得到了遏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理解,五年来驰而不息地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就是在强化不搞变通、不打折扣的纪律规矩意识。这样长期抓下去,党员干部一定会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重塑令行禁止的政治文化,真正实现政治清明。(吴海英)